(1)蓄熱法
混凝土澆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熱以及水泥水化放熱,并采取適當保溫措施延緩混凝土冷卻,在混凝土溫度降到 0C°以前達到受凍臨界強度的施工方法
(2) 綜合蓄熱法
摻早強劑或早強型復合外加劑的混凝土澆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熱以及水泥水化放熱并采取適當保溫措施延緩混凝土冷卻,在混凝土溫度降到 0C°以前達到受凍臨界強度的施工方法。
(3)電加熱法
冬期澆筑的混凝土利用電能進行加熱養護的施工方法
(4)電極加熱法
用鋼筋作電極,利用電流通過混凝土所產生的熱量對混凝土進行養護的施工方法
(5)電熱毯法
混凝土澆筑后,在混凝土表面或模板外覆蓋柔性電熱毯,通電加熱養護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6)工頻渦流法
利用安裝在鋼模板外側的鋼管,內穿導線,通以交流電后產生渦流電,加熱鋼模板對混凝土進行加熱養護的施工方法。
(7)線圈感應加熱法
利用纏繞在構件鋼模板外側的絕緣導線線圈,通以交流電后在鋼模板和混凝土內的鋼筋中產生電磁感應發熱,對混凝土進行加熱養護的施工方法。
(8)暖棚法
將混凝土構件或結構置于搭設的棚中,內部設置散熱器、排管、電熱器或火爐等加熱棚內空氣,使混凝土處于正溫環境下養護的施工方法。
(9)負溫養護法
在混凝土中摻入防凍劑,使其在負溫條件下能夠不斷硬化,在混凝土溫度降到防凍劑規定溫度前達到受凍臨界強度的施工方法。
(10)硫鋁酸鹽水泥混凝土負溫施工法
冬期條件下,采用快硬硫鋁酸鹽水泥且摻入亞硝酸鈉等外加劑配制混凝土,并采取適當保溫措施的負溫施工法。
冬期澆筑的混凝土,其受凍臨界強度可按如下原則確定:
(1)采用蓄熱法、暖棚法、加熱法等施工的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時,其受凍臨界強度不應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 30%;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時,不應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 40%。
(2)當室外最低氣溫不低于-15C°時,采用綜合蓄熱法、負溫養護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不應小于 4.0MPa;當室外最低氣溫不低于-30C°時,采用負溫養護法施工的混凝十受凍臨界強度不應小于 5.0MPa。
(3)對強度等級等于或高于 C50 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30%;
(4)對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 50% 。
(5)對有抗凍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 70%。
(6)當采用暖棚法施工的混凝土中摻入早強劑時,可按綜合蓄熱法受凍臨界強度取值。
(7)當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時,應按提高后的強度等級確定受凍臨界強度。
Copyright ? 2006-2023 深圳市諾科空間膜結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124677號 XML地圖